支持人民币国际化是外汇储备投资的最佳选择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虽不能很快动摇美元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但却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失衡,世界金融体系急切期待一个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货币加入到国际货币体系中来,中国的人民币无疑是众望所归。
我国有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足以支持至少12万亿的人民币走出国门。目前全球国际货币总储备规模大约为7万亿美元,以此计算,人民币有近30%的国际储备货币的空间。如果现在轻易动用这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使其在不当经营中折损,人民币的国际空间就会因此而大幅度缩小。
目前看,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的进程已经展开,人民币国际化也已渐成趋势,即使按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6%的现实比重计算,中国的经济实力亦足以支持占全球国际货币总储备6%—10%的人民币国际化率,也即人民币国际化的规模应该为4200亿美元—7000亿美元,以美元兑人民币1∶7的汇率水平计算,大约有3万亿—5万亿元的人民币能够走向国际。这笔人民币出境成为国际货币,是需要较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以确保其突然全部回流时的汇率稳定的,也就是说,当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跌时,抛售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欧元等资产,以保证人民币汇率不会被摧垮,从而增强已出境的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这一职能是中国外汇储备最神圣的职责。
显然,用外汇储备买到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发行权,并支撑其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地位,无疑是中国外汇储备最有效、最具长远战略的使用方式。
这里,有前西德马克国际化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当年的德国就是凭借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作为平准基金,使得前西德马克从战后占国际储备货币比例为0,发展到占国际总储备货币18%的比例。很难想像,如果没有前西德马克作为支撑,欧元能够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因为构成欧元的其他货币,包括法国法郎、西班牙比索等,加在一起也不足国际储备货币的2%。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专题:
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引发货币变局?
相关链接:
以人民币美元制衡美元
美联储或有动作阻止美元大跌
唐双宁:创造“超主权货币”是历史必然趋势
“去美元化”成新兴市场避险手段
货币变局:疯狂的黄金能否回归金本位
新储备货币:面临西方国家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