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外汇管理制度设计是依据外汇的跨境收支为条件的,许多监管工作也是基于企业收支外汇及发生结售汇开展的,如进出口核销制度是以企业出口贸易必须收到外汇、进口贸易必须支付外汇而设计的,在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将会出现出口收汇收到人民币、进口付汇也支付人民币的现象。因此,人民币区域化将给外汇管理和风险控制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新挑战,这包括外债、进出口核销、国际收支申报等相关内容和业务规程将发生重大变化。
将人民币用作国际结算,对中资商业银行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对银行业在资金运用、业务品种、服务手段、工作效率、利率和汇率的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中资商业银行的现行国际结算系统还不能适应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方面的要求,还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中资商业银行的一般将业务系统按本、外币分成两大系统,国际结算属于国际业务系统,不能做本币业务。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需要对系统进行修改和调整以适应业务运作需要。如在国内,试点区域的银行可以在国际部、公司部下设立人民币结算事业部或相关专业部门,单独管理。与此业务相关的制度安排和管理流程,包括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涉及的结算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海外行管理等有关制度以及相关的业务流程和考核机制也需要重新做相应的调整、补充和完善。
第四,加快推进中资金融机构和中资企业国际化。目前,央行已与大部分周边国家陆续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这为人民币区域化做出了必要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支持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为稳定金融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
但是,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还需要有牢固的微观基础,人民币区域化要求中国的银行和企业走向世界,需要扩大商业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或者代理行网络覆盖范围,将人民币的跨境流通纳入商业银行体系,提高人民币国际清算服务的便捷程度。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才刚刚起步。
因此,建议尽快在东南亚地区和其他地区设立中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一方面,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扩展东南亚市场,加大区域经贸往来,在境外建立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中资银行要收集当地人民币的流动情况,并为当地金融提供人民币的清算服务与支持。
按照对等原则,我们也需要扩大对东南亚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开放,降低准入门槛,给予在华设立银行分支机构提供更多的便利,使其纳入人民币的清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