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oro:小米的澎湃之“芯”是如何被浇灭的?

  “芯片业应该借鉴互联网实现免费,按照成本价销售”

  “三五年之内一定会有一家新的芯片公司是按沙子价卖芯片,而且取得巨大的成功。”

  雷军大概没想到,2013 年在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上的这一番意气风发的预言,五年后看来是如此令人尴尬。

  时隔两年后,小米集团组织部终于在4月2日宣布了一则关于旗下芯片公司松果的最新动向,与新一代 SoC 无关,而是松果电子团队迎来重组:部分团队分拆组建新公司南京大鱼半导体并独立融资。受到重组消息提振,小米当日股价大涨5%。

  图片来源:e投睿eToro数据截止2019年4月4日

  重组后,小米持有南京大鱼半导体 25% 股权,团队集体持股 75%。大鱼半导体将专注于半导体领域的 AI 和 IoT 芯片与解决方案的技术研发,而松果将继续专注手机 SoC 芯片和 AI 芯片研发。

  关于分拆原因,官方的提法是“为了配合公司 AIoT 战略加速落地”,但不管是战略调整也好,换轨重生也罢,许久未有动静的松果难得露面,却只字未提新一代手机 SoC 的动向,依然让看客们对于唯二的“中国芯”——澎湃 S 的前景心生疑惑。

  昙花一现的澎湃芯片

  与华为早年顶着压力,强行三代旗舰搭载海思K3V2不同,小米的澎湃芯片堪称“短命”。

  2017 年 2 月 28 日,搭载松果推出的第一款 SoC 澎湃S1 的中端机小米 5C 发布。顶着第二颗“中国芯”的头衔,雷军在发布会上数次哽咽,同时为澎湃S1定下了基调:大规模量产的中高端芯片。

  然而事与愿违,澎湃S1 不仅未能出现于更多小米产品中,连小米5C 于当年 3 月 开售后,也在 10 月从官网下架,生命周期不过七个多月。从此,澎湃处理器再也没能出现于小米手机中。

  关于小米为何没有大面积使用澎湃S1,存在以下两种较大可能性:

  一方面,作为松果拿出的初代产品,澎湃S1 的表现只能勉强达到及格线,28nm 制程与 14nm 制程的差距摆在面前,发热严重的小米5C 也落得个销量惨淡;

  另一方面,小米在当年 11 月的中美企业家对话中,与 OPPO 和 vivo 一起与高通达成了意向备忘录,将在三年内采购金额为 120 亿美元的零部件,这又变相挤占了澎湃的生存空间。

  尽管年年都在说“摩尔定律失效”,但芯片行业是众所周知的“一步慢步步慢”,本就慢了一代的澎湃S1 缺乏大规模商用经验积累以打磨产品,更使得后续产品被行业拉得越来越来远。

  换句话说,从发布头一年起,澎湃便没能浪得起来。

  为什么要做自研芯片

  全球手机厂商众多,但旗下拥有自研芯片的只有四家:苹果的A系列,三星的E系列,华为的麒麟系列以及小米的松果澎湃。

  为什么全球手机出货量排行前三的厂商均拥有自研芯片?

  一方面是为了压缩成本,芯片采购费用很高,特别是从高通进货。当年的魅族为什么会被称为“万年联发科”,因为每款机型都使用的是联发科芯片。而之所以魅族不选择使用性能功耗更好的高通芯片就是因为高昂的费用,导致双方未谈拢并互相交恶,魅族一口气就转向联发科不再使用高通芯片。

  另一方面自研芯片也是亮点,各家厂商产品同质化严重,使用自研并不外售的芯片,绝对是一个杀手锏,增加自家产品竞争力。短时间来看,自研芯片费用肯定会超过采购,但从长远来看,研发成功可能两三年就回本了。

  话又说回来,芯片确实是一个高端行业,不是谁都能玩得起的,说无底洞也不为过,新芯片研发出来光流片就可能花费好几亿,流片失败再流片直至成功,费用高昂。

  于是乎,成功的大小通吃,吃的满嘴流油,赚的盆满钵满。不济者砸下个10亿美元也听不到回响。

  相比之下,松果最值得参考的还是华为海思的发展路径。除了当年的研发投入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彼时手机仍处于增量市场的红利期,只要产品稍有亮点,消费者依然愿意打开钱包。所以,前期的麒麟 SoC 在功耗与兼容性上堪称“惨不忍睹”,但好歹是顶着骂名走到现在。

  显然,如今的市场不仅不会给松果这样的机会。临近 5G 爆发前夜,对 SoC 基带提出的更高要求,导致市场对新玩家的更加不友好。换句话说,手机 SoC 是一个可以讲得很性感的故事,但错过一个窗口期后,有没有熬到下一个的实力,才是分拆松果最基本的考量。以目前小米基本盘的情况,并不乐观。

  松果何去何从

  事实上,重组也并非突如其来,很多事情早已有了迹象。

  2018 年 4 月,阿里宣布全资收购收购中天微。不过,这只是一连串动作的终局。早在 2015 年,阿里已经与中天微合作开发物联网云芯片架构。2016 年,阿里入股中天微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这在当时被视为阿里兑现了成立达摩院时的承诺:阿里需要具备设计与改造芯片 SoC 架构的能力。

  而在五个月后的去年九月,久违的松果登场了:松果电子与中天微宣布,双方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进行联合开发。以官方信息来看,背靠阿里资金充裕的中天微将提供基础技术,而松果则依靠小米成熟的智能硬件生态提供产品落地的市场。

  不过另一边,澎湃S2 在去年 11 月传出连续五次流片失败:

  以小米这一体量,一年半时间流片五次,几乎是数倍于同行的速度。无非印证了两方面的问题:其一,研发薄弱,仿真验证等准备不足;其二,澎湃S2 烧掉了大量研发预算。

  如此一看,松果分拆也就不难理解了。

  众所周知芯片行业典型的需要“资金人才两手抓”。一个最典型的例子,AMD 被英特尔压制数年,大牛 Jim Keller 带队拿出 Zen 架构,总算让 AMD 在近几年喘了一口气。

  图片来源:e投睿eToro数据截止2019年4月4日

  而一年半五次流片失败,团队本就不大的松果,显然并不具备拆成两家研发的实力。

  去年与中天微的合作,其实未必不是松果已经开始做两手准备,抱上一条“技术大腿”让松果得以继续存在。而这次宣布拆分,则是方向的进一步落定。与其说是拆分,不如说是战略调整。

  松果多半会作为“研发实力背书”而继续存在,重点转向 IoT 芯片。而澎湃,只能说前途渺茫。

关键词阅读:小米

责任编辑:窦晓芸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