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保持货币供给相对宽裕 避免过多的流动性投放

  昆仑资管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玮于5月17日下午14:00做客财经频道大咖策略会第三季,详解当下宏观经济形势。此次微访谈特邀新时代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作为嘉宾主持。

  嘉宾简介:张玮,现任昆仑健康保险资管首席宏观研究员,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实验室,主修货币政策,拥有多年国内外宏观研究及大类资产配置经验。兼任《经济观察报》、《金融时报》等媒体特约评论员,在公开刊物发表文章百余篇。

  潘向东:如何看待当前货币政策变化?

  张玮:当前宏观研究存在一定分歧,主要在于未来货币政策的判断。一种观点认为,贸易问题的反复叠加内部经济短期回落,会倒逼货币当局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另一种观点认为,进一步的货币投放较为有限,“放水”往往比作双刃剑,弊端终会显露。未来政策基调究竟如何?

  在判断政策基调之前,先要肯定几个既定的事实:

  (1)针对实体经济的流动性投放,将不可避免地使得部分资金流向虚拟经济。

  (2)去年以来,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几次重要的高层会议都对政策基调做了调整。

  (3)猪肉价格攀升,对全年CPI的推升作用仍不可小觑。

  (4)不管松紧与否,货币政策工具的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都是大趋势,利率并轨的进程也在加快。

  (5)过多流动性投放和货币超发会令本币贬值,加大资本外流压力,不利于金融市场稳定。

  由此看来,政策层面临的问题复杂而棘手,单纯的放松或收紧都不能照顾全局。既要维持宽松托底经济,又要避免通胀抬生;既要为金融市场补足流动性,避免悲观做空,又要防止虚拟经济保障,加大金融风险;既要推进利率并轨,实现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家化,又要避免短期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防止资金外流。如何才能尽可能多地覆盖政策目标?

  对于托底经济,势必要保持货币供给相对宽裕,尤其在外部环境变幻莫测的当下,更要依靠流动性的合理宽裕应对悲观预期。

  对于猪肉引发的通胀问题,只是反应在CPI端,而非PPI端。在外部需求走弱的背景下,PPI不具备大幅抬升的基础,不排除未来个别月份同比为负。因此,预防通胀的关键落在CPI上,而CPI引发的通胀究竟有多大的负面作用?短期PPI—CPI剪刀差的缩减,反应有利于下游行业利润提升。重要的是寻找通胀临界的容忍值,防止CPI通胀大幅抬升对人民币汇率造成过度冲击。

  对于虚拟经济流动性,前面提到,针对实体经济的“放水式”投放将不可避免地引发部分流动性流向金融市场,因此,处于防风险角度而言,要避免过多的流动性投放。

  对于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而言,国内利率水平将越发显现市场化。在资本管制放开的初期,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本币先贬值后升值的现象。从去年的经验判断,如果假定人民币“保7”是政策红线,则未来货币投放也将着重考虑对人民币汇率的负面溢出作用,以避免过多货币派发引发的本币贬值。

  故此,笔者看来,尽管当前宏观经济的生产端数据出现回落,但也属预期可能成范围之内,不需要依靠超大规模“放水”来提振经济。预计二季度内看到的将更多是结构化的货币政策和减税降费的财政发力,相机抉择将更为灵活。

关键词阅读: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兑美元

责任编辑:窦晓芸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