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逆转量化宽松政策 华尔街有人欢喜有人愁

  买股票还是买债券?这是一个问题。

  距离美联储缩表的时间越来越近,有人认为,当美联储从美国债券市场撤出数千亿美元时,股市可能将暴跌,经济增长可能将放缓,债券可能反弹。

  还有人认为,随着美联储暂停加息行动,通胀会回落,经济会复苏,股市可能恢复上涨势头。

  以上两种情况都是投资者们争论的焦点,他们都在为美国数十年来最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做准备。这项即将到来的行动包括所谓的量化紧缩(QT),随着美联储停止将每月到期的950亿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债券的收益进行再投资,美国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将出现前所未有的缩减。

  对此,美联储政策制定者表示,他们有信心在不扼杀复苏的情况下执行紧缩政策。高盛和小摩也都认为美国经济不太可能出现衰退,并表示现在开始将目光从股票转向政府债券还为时过早。

  而另一派的Robeco、Brandywine Global和花旗集团认为,削减风险资产,购买美国国债是防范增长停滞风险的一种方式。其中,花旗看跌股市,认为美联储每减少1万亿美元的流动性,股市就会下跌10%。

  高盛和小摩并不担心QT

  高盛投资组合策略和资产配置董事总经理Christian Mueller-Glissman表示:

  “QT将增加长期债券收益率的上行压力,但收益率的上行是渐进的,因为它们更多地是与资产负债表的整体规模挂钩,而不是与资产负债表的变化相关。当前的实际收益率水平不太可能损害经济增长或相对估值。现在开始从股票转向债券还为时过早。我们仍然增持股票,减持债券。但我们预计未来股本回报率会降低。”

  高盛认为,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实际收益率的上升是否会影响经济增长。不过到目前为止,财报季的表现还不错,市场似乎不担心这个问题。

  与此同时,高盛觉得前瞻性衰退风险并没有大幅上升。该行的指标显示,未来12个月出现衰退风险的可能性为25%。从历史上看,如果该指标概率高于40-50%才需要担心股市大幅下挫。

  小摩的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经理Kelsey Berro也比较乐观:

  “目前,经济衰退不是我们预计的基本情景,我们将维持对投资级和高收益信贷的投资。在联邦基金利率仍接近于零、劳动力市场火热以及经济运行高于潜力的情况下,信贷等风险资产仍值得投资。”

  小摩认为,美联储已暗示了短期内的QT政策。债券市场可能已消化了大部分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利率的走势将是推动收益率及其曲线形状的重要因素。

  当心新兴市场

  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外汇策略主管Jane Foley认为,美联储QT的速度可能比许多投资者预料的要快,这加剧了与政策相关的市场波动风险,也可能增加美联储政策失误的几率。

  Foley称,QT的冲击可能波及新兴市场,在这些市场,以硬通货维持债务的成本可能成为食品和石油价格上涨之外的额外负担。这可能进而扩大发达国家和非商品出口新兴市场对资产的需求差距。

  Foley觉得,在这种环境下,美元可能会获得一些避险需求的支撑。但市场已经消化了许多美联储的紧缩政策,荷兰合作银行的核心观点是,美元可能会在年底前弱于一篮子G10货币。

  债券优于股票

  花旗全球市场策略师Matt King认为,市场定价对长期债券过于悲观,而对股票仍然过于乐观:

  “随着美联储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并撤回流动性,我们将回到今年早些时候和上周看到的风险资产负面表现。在这一点上,我们比市场共识更悲观。”

  King分享了一个经验法则:在未来12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大约1万亿美元的QE或QT会导致股价上涨或下跌10%。

  Robeco机构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组合经理Bob Stoutjesdijk更看好短期国债,该行认为,美联储将无法实现经济软着陆,因为他们会通过QT提高利率并撤回流动性。经济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放缓,进入衰退。Stoutjesdijk称:

  “我们的仓位比较保守,我们看好短期政府债券,减持信贷和周期性外汇,增持互换利差。”

  Stoutjesdijk指出,美国和英国的两年期和三年期国债价值正在积累,因为它们的收益率已经上涨了不少,但他认为,美联储和其他发达市场的央行将无法按照市场预期的速度加息。

  Brandywine Global投资组合经理Jack McIntyre也在购买国债,他说:

  “我们以购买美国国债作为防御性策略,并削减风险资产。因为我们预计未来几个月经济增长将放缓,债券将复苏。滞胀风险正在上升,但市场目前更多地关注滞胀中的高通胀成分。我怀疑我们很快将不得不关注滞胀中经济活动放缓的部分。”

  Jack McIntyr还表示,该行担心美联储大幅减少流动性的影响,不确定美联储是否完全掌握了QE或QT。美联储一直声称量化紧缩政策将自行启动,我们不应担心。但美联储上次实施QT时,股市的表现似乎并不好

关键词阅读:美联储

责任编辑:窦晓芸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