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82元关口 续刷2020年9月以来新低
5月12日消息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82元关口,最新报6.8203元,日内跌约600点,续刷2020年9月以来新低。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5月12日16:30收盘报6.7900,较上一交易日下跌626点。
日内,在岸人民币接连跌破6.74、6.75、6.76、6.77、6.78、6.79关口,续创2020年10月以来新低。
隔夜,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美国4月CPI增幅8.3%,降温符合预期,但降幅不及预期。此前市场普遍预计增速为8.1%。
核心CPI远高于美联储今年的通胀预测,是美联储设定的2%目标的三倍以上,意味着政策超调幅度恐比原先预计的还要大。
美国4月CPI数据公布前后,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里士满联储主席巴尔金等多位美联储官员,发表了5月议息会议后的首次讲话,均支持未来几次会议继续加息50个基点,与鲍威尔此前释放的信号一致。
上海证券:人民币短期或再贬至6.75-6.80
美元的强势进程早已启动,其基础是西方货币政策的退出趋势。结合时间点和期间相关进程来看,中国经济受到疫情冲击后市场预期弱化,是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然失速的重要原因。4月后,市场对经济受到的影响忧虑逐渐上升,加上1季度经济数据弱于预期,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发生转向,从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平稳进程被打破。中国经济本就处在增速换挡期的经济增速下降期,俄乌战争叠加疫情对经济增长前景的影响,使得市场对中美两国间经济增长速度变化方向,形成了不同预期。
在俄乌冲突叠加疫情影响下,中美利差倒转加剧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性,1季度数据更是强化了这种预期。股、债、汇“三杀”,表明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信心的预期走弱。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将加大,或再贬至(6.75-6.80)后再回升。
人民币中期将回升至6.30-6.40的均衡区
2020年以来,中国在疫情防控的成功,造就了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先态势,人民币随即进入持续升值阶段;同期西方货币体系变化进入了“矬子中拔将军”阶段,相对不那么坏的经济体货币胜出。中国经济中长期稳健性犹存,防疫政策坚持直至胜利也已曙光在望,社会已在酝酿全面复工,对疫情影响的关注已转向疫情后的复工和常态化管理机制。对中国经济过度悲观前景预期的修正,将使人民币汇率得以扭转,重新向原平衡区缓进。
人民币长期将再进入平稳运行阶段
从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趋势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可阻挡,国际化发展中的币值偏强态势,仍是决定未来人民币远期走势的基础。更长远角度,中国克服楼市泡沫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基于国际经济、金融和政策政治环境的变化,按照人民币汇率的市场价值和历史价格,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人民币汇率再上台阶也是可能走势。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