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算银行(BIS)表示,美元走强加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与历史趋势相背离,增加了全球滞胀的风险。
国际清算银行在其最新的季度报告中表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美元升值都增加了大宗商品进口经济体在高通胀的同时增长疲软的风险,即滞胀风险。两者结合……背离了历史模式,增加了全球滞胀风险。”
报告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新兴市场受到的影响更大。报告补充说:“这反映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大宗商品消费增加,以及它们更容易受到全球金融状况波动的影响。”
为了得出这一结论,国际清算银行解释了22个大宗商品进口经济体过去30年的季度数据。
鉴于大宗商品价格在后疫情环境中一直在上涨,而美元在美联储积极加息的背景下走强,这一点尤为重要。
报告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往往会引发通胀,扼杀大宗商品进口经济体的增长,而美元升值往往会在美国以外产生类似的影响,特别是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因此,过去几年这些事态发展的综合作用显著增加了滞胀的风险,即增长疲软将与高通胀同时发生。”
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生活和生产成本增加。国际清算银行表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的通胀可能会促使货币政策做出抑制实体经济的反应。”
报告称,由于大宗商品通常以美元计价,当美元上涨时,会加剧滞胀问题。
国际清算银行补充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侵蚀了偿债能力,并可能导致财务状况收紧。
报告推论:“大宗商品价格和美元汇率之间持久的正相关关系将意味着,未来宏观金融稳定政策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宏观经济波动,以及在通胀和产出稳定之间更难权衡。”
该季度报告还表示,市场不应排除全球同步回归到高于预期的利率水平的可能性。
国际清算银行货币和经济部门负责人ClaudioBorio表示:“各国央行一直非常清楚完成这项工作的优先事项,并谨慎过早宣布胜利,这种谨慎态度是恰当的。”
关键词阅读:大宗商品





- 今日十大热股:中美贸易传来利好,PCB人气爆棚中京电子翻倍,4000亿巨头罕见涨停,8天6板妖股提示风险
- 亚洲最大卫星制造基地“强磁场”效应初显,带动5000亿元产值
- 是供给侧收缩+AI需求共振,存储芯片大幅涨价,量价齐升或将持续到2026年
- 国际巨头持续提价,POE国产替代市场空间巨大
- 公安部等部门出手,加速商用密码领域建设进程
- AI基础设施建设提速,PCB产业链高景气度延续释放
- 覆铜板行业兼具周期性和成长性,AI高景气带来新机遇
- 我国首个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
- 大幅提升能量密度的解决方案,硅基负极已经开始批量应用
- 脑再生科技暴涨122%,盘中多次熔断!国家药监局: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产品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