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7月7日消息,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上日调升44个基点,报7.2054。昨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收盘报7.2465,较上一交易日下跌21点。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7月6日表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可能于三季度触顶后回落,全年看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增强,宽幅震荡。短期内,海外金融环境收紧、跨境资本流出等因素仍然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贬值压力。但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趋向尾声,国内经济平稳回升,国际收支保持顺差,人民币国际化推进,都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一定支撑,四季度汇率可能企稳回升。
招商证券也分析,三点积极变化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处于贬值尾声,下半年大概率重回升值通道。首先,8月中国出口将再度转强。第二,美联储加息尾声、欧央行则势必继续加息,这一反差下美元或将重新加速下行。第三,今年并非避险大年,今年底到明年初之前美元由避险需求带来的上行动能减弱。波动加大很可能是国际化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新常态。
中信证券明明提到,中长期视角下,海外补库需求料将带动外需回升,叠加“稳外资、稳外贸”政策支撑,中国出口有望维持一定韧性,货物贸易顺差仍能保持一定规模;中国降息操作有望拉开政策“组合拳”序幕,汇率的核心仍在于基本面,若市场对于未来经济预期转暖,或带来对直接投资账户和证券投资账户修复。叠加美元指数或随着美国经济逐步承压和美联储紧缩预期的放缓而有所走弱、以及央行应对外汇大幅波动的政策工具储备丰富,人民币汇率有望逐步企稳甚至重回升值通道。
消息面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6月28日在北京召开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会议指出,要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华创宏观分析,“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的表述背后,央行已经开始关注汇率,或有实际手段引导汇率的稳定。
中信证券指出,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储备较为充足,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影响程度逐步递增:1)公开喊话;2)外汇存款准备金、外汇风险准备金、离岸央票等工具;3)逆周期因子;4)动用官方外汇储备干预。前三类工具有可能在未来使用,或起到延缓贬值速度的作用,但是短期内或难以逆转趋势。
长江证券认为,更值得关注的是外汇波动下的投资机遇。汇率对QDII基金等投资于海外市场的公募基金品种影响较大,这类基金的投资收益来源于“底层资产的投资回报”+“持有外国货币带来的收益”,因此当本国货币贬值、外国货币升值,即人民币对他国汇率上升时,QDII基金或可获得两种投资收益来源的加成。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